网问答>>《推背图》疑案之二:冤杀李君羡(4)
问题
已解决

《推背图》疑案之二:冤杀李君羡(4)

时间:2025-08-08 21:15:47
《推背图》疑案之二:冤杀李君羡(4)
最佳回答
贞观八年发生的异事与“女主昌”预言的进一步分析贞观四年(630)至九年(635)之间,“女主昌”的预言产生,但具体年份尚需精确。通过分析袁天纲的行踪、李靖的辞官举动等线索,我们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至贞观八年。一、袁天纲的两次入京首次入京:据《太平广记》记载,袁天纲在贞观六年秩满入京,被唐太宗召见。此次召见可能是由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推荐,因高士廉对术数深信不疑,且与袁天纲有交往。再次入京:贞观八年,唐太宗突然敕召袁天纲至九成宫。此次召见与上次相比显得不同寻常,因为袁天纲整个贞观年间职务并未提升,故此次召见并非为了加官进爵。而是唐太宗希望利用袁天纲的神奇相术,为某些人看相。二、袁天纲入京的使命为郑仁基女看相:据《资治通鉴》等史料记载,唐太宗曾聘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为充华,但后因魏徵谏言而停止。司马光等史学家认为此事发生在贞观八年。推测袁天纲入京可能与此事有关,即为郑仁基女看相,以确定其是否适合成为唐太宗的嫔妃。然而,考虑到唐太宗不再立新的皇后,此举可能并非主要目的。为皇太子妃选人:从长孙皇后的视角出发,她可能已与唐太宗商讨过对策,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“女主”。他们必须为皇太子李承乾找到合适的女子,成为贤惠的皇太子妃,将来再成为合格的皇后、皇太后。因此,袁天纲入京的主要目的可能是为苏亶长女(即唐太宗未来的儿媳妇)看相,并选择成婚的佳期。为大臣看相: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唐太宗还让袁天纲为岑文本、张行成、马周等大臣看相。此举可能旨在寻找未来可能出现的强臣,以便于防范和抑制。三、其他相关异事长孙皇后病情加重:贞观八年,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幸九成宫时染疾危惙。考虑到当时“太白昼见”引发的“女主昌”预言,长孙皇后可能误认为有政变发生,会危及丈夫生命,导致年轻的儿子继位,自己成为掌握实权的“女主”皇太后。因此,她受到惊吓,病情加重。李靖辞官:贞观八年,李靖以足疾为由辞官。唐太宗不仅不慰留,反而欣然同意,并认为李靖“识达大体”。实际上,李靖此举可能是明哲保身的策略,他发现了唐太宗言行中的细微变化,担心自己成为“强臣”而被抑制。因此,他主动辞官以避祸。四、结论综上所述,通过分析袁天纲的行踪、李靖的辞官举动以及长孙皇后的病情加重等事件,我们可以推测太白频昼见引发的“女主昌”预言出现在贞观七年末(633)或贞观八年(634)初。这一预言对唐太宗及其朝廷产生了深远影响,导致了一系列异事的发生。
时间:2025-08-08 21:15:51
本类最有帮助
Copyright © 2008-2013 www.wangwend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冀ICP备12000710号-1
投诉邮箱: